熱門話題
#
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
#
有消息稱 Pump.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,引發市場猜測
#
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.Fun 風頭正勁
[ 為什麼無法升級到 Kaito 內圈? ]
@KaitoAI 的內圈標準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。像是拉奧尼和邦邦等智能追隨者也很多,但這些有影響力的人卻無法進入內圈,似乎更讓人感到困惑。
不過,意外的是,這些問題如果回歸基本面,或許會變得清晰。
[內圈]
在組織內部掌握實際權力並對決策有重大影響的少數核心層
▪ 必須存在於某個組織中
▪ 在該組織內必須有重大影響力
因此,如何看待這個「組織」將使內圈的標準變得明確。
▪ 如果將組織視為整個 Kaito → 智能追隨者數量眾多卻無法成為內圈,這是異常的。
▪ 如果將組織視為類別或項目 → 智能追隨者數量雖多,但仍可能無法成為內圈。
舉例來說,
A 在 AI 類別中有 10 名智能追隨者,在 ZK 中也有 10 名,… 總共有 100 名智能追隨者。儘管 A 擁有眾多智能追隨者,但對各領域的輿論影響不大。相反,B 在 BTCFi 類別(或 @Lombard_Finance 的個別項目)中有 40 名智能追隨者,其他地方有 10 名,總共有 50 名智能追隨者。B 能夠對 BTCFi(或 Lombard 的個別項目)施加有意義的影響。
這樣看來,很多事情都能得到解釋。
有時候,智能追隨者少的人卻是內圈成員。這些人通常是某一領域或某一項目的專家。
—
結論
▪ Kaito 內圈的選擇可能會考慮到在「領域」或「項目」內的影響力。
▪ 因此,專家更容易成為內圈成員。...

熱門
排行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