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了 #AI 教母李飛飛團隊的AI 新產品 #Marble 的demo,大為震撼。以前我們常說“#AI 改變文字、圖像、視頻”,這次直接把3D空間搬上來了,以後電影製作,遊戲製造等產業,可能都會被改寫。 這個產品你可以給 #AI 一段文字或圖片提示,它就能幫你生成一個能走進去、能閒逛的 3D 世界。而且不是 PPT 裡的那種假 3D,而是真實可以用網頁打開、像遊戲一樣走進去的那種,如👇視頻,還有不少案例,評論區發您鏈接。 舉個例子:我輸入“湖邊的小木屋”,#Marble 就立馬給我生成一個小房子,你還能推開門進去,發現裡面有傢俱、甚至還能在屋後發現一個水池。這種沉浸感,真有點《盜夢空間》或者漫威裡奇異博士的感覺。 我作為在 #AI 領域研究多年的投資老韭菜,我可以負責任的說,#Marble 的出現將是 #AI 領域里程碑事件。我們以前做一個複雜的 3D 場景,影視、遊戲公司得花建模師團隊幾周甚至幾個月去搞。現在 Marble 把這個成本直接打到“幾秒鐘 + 一段提示詞”。這不是 10 倍的效率提升,而是百倍級別的效率革命。一旦這種效率差出現,行業必然出現重構。 其中潛在的應用空間大得嚇人:比如影視製作,以後導演不用先花幾百萬做概念設計,先讓 #Marble 生成幾個“場景草稿”,選一個最有感覺的再細化。再比如遊戲行業,小型獨立遊戲工作室,過去受限於美術資源,現在完全能直接用 #AI 生成關卡地圖,玩法創新的門檻大大降低。還包括在教育與培訓領域,以後歷史課堂裡,老師可以一鍵生成“古羅馬鬥獸場”,學生直接戴 VR 漫遊。簡單來說,任何需要沉浸式空間體驗的行業,都得受到衝擊。只要當內容生成的成本無限接近於零,生態就會爆發。我們看看YouTube、抖音崛起的邏輯,未來完全可能會出現“空間版抖音”。 所以我的直觀感受 #Marble 可能會開闢出“#AI 空間互聯網”的雛形。我們以前說 Web1 是文字,Web2 是圖片視頻,Web3(或者說下一代互聯網)很可能就是沉浸式 #AI 空間。而且這個市場極大,影視 + 遊戲 + 教育 + 電商 + 房產,疊加 AR/VR 的未來預期,這就是一個萬億美金級的賽道。 說句玩笑話,真要是 #Marble 成熟了,以後大家發朋友圈不再是曬照片,而是“給你個鏈接,來我生成的世界裡轉一圈”。這也將會誕生出“空間版 YouTube”,拭目以待!🧐